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了解河東>

后土篇

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06-15

在運城市萬榮縣境內黃(河)汾(河)交匯處,有一座祠廟,是專為祭祀后土圣母而建的,它就是被譽為“海內祠廟之祖”的后土祠。這里,蘊涵著中華民族最深的根,最古的源,是聯系全球華人的歷史紐帶,是華夏文化基因的重要譜系依據?! ≡谥袊h古時期的母系氏族社會,氏族(部落)的首領稱為“后”?!昂蟆笔遣柯鋬纫磺兄卮笫虑榈臎Q策者、指揮者、領導者。而土者,地也?!暗丶茨浮保ā逗鬂h書?傀囂傳》),二者都是繁衍人類的?!昂笸痢?,就是母系氏族社會最高的女性君王。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學者研究認為,后土其實就是“女媧”。女媧,是中國遠古時期母系氏族社會一位很有名望的氏族部落首領。她置婚姻、育兒女(《風俗通義》),做笙簧、創舞樂(《世本?作篇》),使中華民族早在1萬年前左右,就初現文明曙光??梢哉f,她是大地的最高君主,是華夏民族的原始先祖。人們出于敬仰,就像對賴以生存的大地一樣對她頂禮膜拜,尊其為“后土娘娘”、“女媧娘娘”。

距今五千年前后,黃帝經涿鹿之戰打敗蚩尤部落,完成中華民族歷史上大規模部落統一戰爭的壯舉而一統華夏后,懷著對祖先崇拜的強烈愿望,在母系社會至高無上的女性君王后土生息繁衍過的地方——汾陰廟前村的一塊高地上“掃地為壇”(《歷朝立廟致祠實跡》碑),開創了中華民族歷史上高規格、大規模、長時間祭祀后土的先河。此后,歷朝歷代皇家祭祀后土始祖的大典都在這里舉行。漢朝時,朝廷把祭祀后土定為國家禮制,明確規定:“汾陰后土三年親郊祠,泰山五年一修封”。唐朝時,祭祀規模進一步擴大,宋代時發展到了頂峰。僅這三個朝代,就有八位皇帝先后二十多次親臨萬榮祭祀后土。漢武帝劉徹、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趙恒等都在此留下了親筆真跡,其中漢武帝的《秋風辭》被譽為千古絕賦,宋真宗御制的《汾陰二圣配饗(xiang,三聲)銘》碑被稱為全國名碑之一。直到明、清兩代,皇家的祭祀活動才改在北京“天地壇”舉行,后專門建了地壇,天地壇改稱天壇。歷史上如此眾多的皇帝對后土始祖一而再、再而三地親自祭拜,主要目的和意義有三,即感激她繁衍人類、創造人類、造福人類的厚德;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家繁榮;希望繁衍后代,人丁興旺,社稷穩固?! ∠鄠骱笸恋纳帐寝r歷三月十八日,所以幾千年來,每逢此日,人們都要舉行規模盛大的祭祀活動。近年來,隨著海內外華人尋根祭祖熱情的高漲,越來越多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自發組成“祭祖團”,專程到后土祠舉行祭拜活動。當地每年春季祭祀大典的規模也一年比一年大,參加人數最多時達3萬人。2003年,全球華人公祭后土圣母大典,更是將祭祀活動推向了高潮。禮樂聲中,來自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敬奉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始祖;圣母像前,那裊裊青煙,正是中華兒女對圣母的綿長思念。

后土文化不僅是民族文化的肇始和根源,也是民族文化的軸承和核心,她正以其特有的凝聚力、感召力,激勵著全球華人為實現祖國一統、民族復興而不懈奮斗。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