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3-24
孫蕓苓
“你有幾個老朋友?”“你們經常聚嗎?”日前的一項調查顯示,近50位受訪老人中,幾乎所有人都有老朋友,有的是一兩知己,有的是三五成群的老伙計、老閨蜜,有了這些老朋友的陪伴,他們感覺生活更美好、更充實。
友情也需要緣分
老朋友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認識很長時間的老朋友,另一種是認識時間不長但有共同語言、能在一起玩耍的同齡人。認識時間的長短并不是衡量友誼的決定性因素。好友相遇的緣由各不相同,有以前讀書的同學,有工作時的同事,也有退休后老年大學里的同學,還有志愿服務團隊里認識的好友等。無論因何相識,大多數老年人都表示人生需要老友,能成為好友主要是投緣、有共同話題,大家不定期聚聚,說說心里話,互通有無,是一種心靈的慰藉。
彼此心中有份牽掛
對于大多數老年人來說,和好友之間的聯系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心里始終記掛彼此,讓自己寂寞的時候有個說話的人,煩惱的時候有個傾訴的伴兒,孤獨的時候有一份牽掛。
家住北郊的劉女士和閨蜜一周總要見面兩三次。前段時間,社區組織核酸檢測,她們還相約做起了志愿者。大家剛做核酸檢測時,一起下樓,人有些亂,劉女士和幾個閨蜜就主動和社區溝通,提出愿意做志愿者,將每棟樓居民核酸檢測的時間岔開,這樣大家不用在冷風里等待,等到哪個樓她們就用自己在網上買的小喇叭在樓下一喊:“一號樓的下來了,二號樓的做準備?!边@樣既節省了時間,又提高了效率。社區負責人特別感謝她們的幫助,樓里的鄰居也很感謝她們的辛苦付出。劉女士和幾個老姐妹都有種榮譽感,自己也非常高興。
劉女士老伴走得早,孩子們又在外地,有時候一個人難免孤獨,但好在劉女士有一群老閨蜜,她們經常到劉女士家里聚會。大家一起包餃子、蒸包子,一邊做美食,一邊聊些新聞和趣事,感覺非常愜意。
老朋友不怕“打擾”
68歲的張老師是閨蜜團的主心骨,喜歡讀書的她經常在微信群里和大家分享讀書的感悟,無形中就形成了一個讀書群。
張老師普通話好,讀起書來字正腔圓,大家都非常喜歡聽她分享讀書的感悟。
去年,姐妹老賈的丈夫因病去世,閨蜜們一直陪著她。為了讓她盡快走出來,張老師經常在家里舉辦小型讀書會,并提前讓老賈備課,讓她給閨蜜們主講最近讀的書。老賈可認真了,她喜歡《紅樓夢》,為了給閨蜜們分享,她一邊讀書,一邊做筆記。第一次分享時,老賈還有些小緊張,后來看大家聽得認真,她更賣力了。慢慢地,老賈喜歡上了讀書并成了張老師的得力助手。她臉上有了燦爛的笑容,也走出了失去親人的痛苦。
張老師的閨蜜團成員經常在一起分享讀書的快樂,內心更加充實了。張老師開玩笑地跟閨蜜們說:“我們一把年紀了,彼此不要太客氣,歡迎經常來打擾?!币粊矶?,閨蜜間的感情變得更加深厚,心靈也變得更加充實。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