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情感講述>

高質量的陪伴

化解疫情期間親子危機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4-09

趙敏 歐凌 楊璇

一場特殊的疫情,打亂了我們的生活秩序。部分學校停課,孩子居家學習。家長和孩子的相處模式陡然變化,親子之間的陪伴時間變長。隨著居家時間的增長,比起對疫情的恐懼和學習效率的問題,親子關系的日益緊張成了大家最關注的問題。面對“家有神獸,焦慮全有”的狀況,提供一些方法給家長朋友們,希望能有所幫助。

A家長言傳身教

特殊時期,家長們可能會因為生活中的各種變化而變得緊張、焦慮、不安,可是我們要意識到,孩子比我們更加敏感,他們會直覺地捕捉家長的每一個表情,解讀家長說的每一句話,感受到家里不安寧的氛圍。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被身后的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同時也表現在行動上。

如果我們自己在面對疫情時,能夠積極應對,未雨綢繆,為家人安排好一切安全防護,孩子看著家長這樣做,他可能長大后就學會了應對生活中的一些變化;如果我們能為孩子準備豐富多彩的活動,陪孩子閱讀,做互動游戲,一起欣賞音樂、看劇,親子間有和諧的互動與溝通,那么孩子就學會了無論面對任何困難,他都可以積極樂觀地面對;如果我們關注疫情,幫助孩子解讀時事新聞,告訴他一個又一個勇敢逆行者的英雄故事或優秀事跡,那孩子也就學會了敬畏和感恩之心。

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在向孩子言傳身教。

B保持情緒穩定

作為父母,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不僅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還是親子溝通的保證。

在心理學上,我們把父母稱之為孩子的“重要他人”,當孩子呱呱墜地,父母就擔負著保障孩子生存發展的責任,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需要的不僅是乳汁,還需要父母的疼愛與指導。因此在居家抗疫期間,我們家庭的所有成員要能夠團結一心,共同面對一切有可能出現的變化。

當一個成員出現情緒問題或其他需要幫助的問題時,我們彼此如果能夠給予有力的支持和安慰,那孩子也就學會了理解和共情他人。孩子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就會學會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父母保持情緒穩定是孩子成長的重要保障。這不僅能幫助孩子學會面對危機,應對不斷變化的生活,更能讓孩子收獲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

C多鼓勵,多尊重,及時表揚

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需要經歷規則認同、接納并最終內化,如果孩子總是被強迫、被命令、被迫執行,那么,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就無法形成。遇到問題時,首先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應對挑戰,自己無法解決時家長再參與進去,共同商議對策。

父母不是圣人,也會有喜怒哀樂各種情緒,永遠不發火、溫和且堅定、冷靜不失態,那是不可能的。但我們能做到的是,即使發了脾氣,也能及時去化解可能對孩子產生的負面影響。

D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家長每天可以選擇一個專門的時間來陪伴孩子,比如父母白天上班,那么就把陪伴時間定在晚上7點半到8點,時間不用太長,全身心陪伴孩子游戲之后,家長再去做其他事。

在和孩子游戲的半小時里,請家長放下手機,放下手中的事,全身心以玩伴的身份參與到孩子的游戲中。此時的你可以和孩子利用家中廢舊材料做游戲,或是一起親子閱讀,做體育運動。在陪伴時,家長要用心聆聽,及時給予孩子積極的回應。

與此同時,你需要放下家長的身份,用童心走進他們的世界。所有家庭成員可以一起做個小游戲,比如猜謎語、躲貓貓、玩小汽車等。愉悅的家庭氛圍,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快樂、自信。

在疫情下,身心出現變化是很正常的,但若你感到自己或孩子的變化過度了,產生的變化超出了預期,情緒難以穩定或平復,那么此時你應積極尋求專業心理幫助。(《大眾衛生報》)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