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2-11-28
趙光華
進入臘月,農閑了,村舞臺前偶爾會放露天電影,不管是西北風呼嘯還是大雪紛飛,我一場都沒有耽誤過。
20世紀80年代初,我們村還沒有電視機,公社電影隊的大馬車一來,整村都沸騰了,尤其是小孩子,把放電影的叔叔當電影明星一樣追捧。換片的幾分鐘,全銀幕下的觀眾眼睛都集中在他身上,他動作非常麻利,幾十秒就搞定,換片熟練到不用開燈,好讓觀眾記憶不中斷。
晚上有露天電影,一般村里喇叭會提前廣播,廣播里放電影的老周聲音神秘而沉穩。
男生都喜歡看打仗片,夢想有一天能像小兵張嘎一樣打鬼子,能鉆進地道里和鬼子周旋,能像小海娃一樣給八路軍送雞毛信,希望自己頭上也有一顆和潘冬子一樣的閃閃紅星。
后來村里置辦了電影機,電影放映場次也越來越多了,老周每個月月頭會在大隊部黑板上出電影預告。
不等天黑,銀幕就搭好了,老周用竹竿把帶繩索的滑輪掛到舞臺高處的鐵釘上,銀幕四角固定好,音箱綁在銀幕旁邊高處,電線從高空引到電影播放機跟前。電影開演前,要播送廣告,正片開演前有加演片,內容一般是農業科技、農村衛生知識,還有新聞簡報。觀眾的情緒會隨著正片的故事情節起伏,有時還有掌聲、哭泣聲從人群中傳出來。
正月里天寒地凍,人們腳凍麻了,也不回家烤爐火,站起來跺跺腳,繼續把電影看完。那時候農村缺電,到后半夜才來電,大家都在舞臺下等,娃娃們在母親懷里睡得香甜,大一點的娃娃快要迷糊的時候電來了,舞臺下瞬間一片歡呼。那時候一部電影的拷貝一晚上要去兩個村,俗稱“跑片”,大隊派年輕人騎馬去取,第一部電影放完觀眾就豎起耳朵聽馬蹄聲,取回電影片的年輕人像凱旋的士兵一樣驕傲。
我家緊靠舞臺,老周經常使喚我幫忙,他會再給我單獨放一遍頭天晚上的片子,我在其他小伙伴面前就翹起了尾巴。我成了電影預報員,有什么好電影上演,會先知道。遇上喜歡的片子,我們會追著電影跑,步行十多里地去外村看。露天電影啟迪了我的文學夢想,培養了我愛憎分明的性格。
如今社會發展,人們看電影的條件改善了很多,或是去影院,舒服的座椅,優雅的環境,吃著爆米花喝著飲料,輕松愜意;或是在家里,網上海量電影隨便看。
不過,偶爾想起,還是會懷念當年的露天電影,懷念那段難忘的歲月。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