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上規升級”賦能高質量發展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11-28

記者 楊紅義 楊 琳 通訊員 解 盼

新時代1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10年。從運城市統計局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各級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重大決策部署,大力實施市場主體倍增工程,加快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全市規上單位飛速增長、行業覆蓋進一步擴寬,各項工作都取得新成效,邁出新步伐。

逐年躍升新臺階

“十三五”期間,全市規上單位總量逐年躍升新臺階。

2021年年末,全市規上單位總量2307個,是2012年年末的1.45倍。隨著我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積極倡導“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深入實施“小升規”行動,自2017年起,全市規上單位總量增長顯著,呈逐年上升趨勢,實現跳躍式增長。2017年年末—2021年年末全市規上單位總量分別達到1619個、1657個、1708個、1944個、2307個,分別以2.3%、3.1%、13.8%、18.7%的速度遞增,跑出了達規入庫的“加速度”。

第三產業發展雖有起落,但隨著我市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轉型升級,產業結構逐步優化,二、三產業占比趨于合理,2021年年末,全市規上單位中,第三產業單位1215個,比2012年年末增長244個,增長25.1%。

2021年年末,我市規上單位覆蓋了81個大類行業中的68個、406個中類行業中的292個,覆蓋率分別是84.0%、71.9%,比2012年年末分別提高1.3、26.1個百分點。

從2021年年末與2017年年末增長情況看,衛生和社會服務業增速最快,達到90.0%。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采礦業同比增速均超過50%,分別為70.0%、67.5%、59.6%、50.0%。從發展潛力看,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勁頭足。我市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持續打造一流創新生態,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幅達到22.2%。

簡政放權、減稅降費等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全市各類經濟并驅齊進,民營規上企業逐步發展壯大,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2021年年末,全市規上單位中,內資單位2284個,較2012年年末增長45.5%,占比99.0%;港澳臺商投資企業8個,較2012年年末增長100%,占比0.3%。內資中私營規上單位達1938個,較2012年年末增長94.6%,占全市規上單位數的84.0%,較2012年年末提高11.4個百分點。

探索發展新模式

充分發揮政府作用,大力助推新模式構建。在信息系統不斷升級、網絡化辦公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充分發揮政府作用,借鑒先進省級經驗方法,探索助推運城規上單位發展的新模式。例如,統計部門與稅務部門可以建立“專屬庫”,每月共享獲取稅務部門企業登記納稅和應稅收入數據,從中篩選達到或接近規模標準而未入庫企業信息,供縣(市、區)核實、查找并申報入庫,有效破解“準四上”單位查找難、培育難的問題。

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大力挖掘達規單位。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出臺的關于促進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及時解決企業生產經營發展中的掣肘問題,針對性地出臺配套扶持措施。一是挖掘有潛力的新材料、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助推企業發展壯大。二是部門聯動,實施“一企一策”。稅務、行業主管部門應定期與統計部門共享信息,根據企業自身特點情況,采取入企幫扶、納統培訓、督促指導等綜合措施,加大企業排查培育力度。三是建筑業和房地產開發經營業的施工項目具有較強的周期性,充分發揮部門協同作用,確保企業申報入庫的及時性,避免漏統漏報。

聚焦經濟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促進第三產業不斷壯大,尤其是重點發展新興產業,為全市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一是發展特色旅游業,帶動住餐業的發展。政府可以挖掘獨具特色的關公忠義文化、堯舜德孝文化、池鹽文化等元素,打造高品質的文旅“產品包”“景點群”“線路套餐”,發展旅游業的同時帶動住餐業的發展,助推運城市住餐業躍上新臺階。二是填補服務行業空白,增添服務發展活力。加大對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企業的培育扶持力度,為服務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