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11-30
張 慶 周 娜
成鏈集群是推動高端制造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優化要素資源配置、培育區域經濟新優勢的內在要求。我市聚焦打造現代產業強市目標,緊緊圍繞培育“415”十大工業產業集群、打造“合汽生材”新興產業地標,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完善高端制造業推進體系,著力培育10條重點產業鏈,推動10戶“鏈主”企業、28戶“鏈核”企業、200戶左右產業鏈上企業實現集群發展。其中,4戶“鏈主”企業被確定為省重點產業鏈“鏈主”,數量居全省第二。
突出高位推動,做好幫鏈扶鏈文章
建立市領導領銜推進、閉環運行、清單管理、綜合服務等工作機制,壓實責任鏈條,完善保障措施,構建起幫鏈扶鏈的強大合力。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全面推行產業鏈“鏈長制”,市長任總鏈長,分管副市長擔任各重點產業鏈鏈長。建立了10個產業鏈工作專班,明晰10條重點產業鏈發展路徑和戰略目標。設立產業鏈推進工作辦公室,負責統籌調度、協調督促。各縣(市、區)、開發區履行屬地主體責任,市直相關部門做好行政審批、要素保障、招商引資等工作,形成“部門分工協作、屬地主體責任、統籌問題解決、日常工作督導”的閉環管理機制。二是強化清單管理。圍繞10條重點產業鏈及鏈長制工作總體要求和階段性任務,制定重點產業鏈圖譜、產業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產業鏈技術創新體系、重點園區或產業區塊、產業鏈招商任務5個清單,加強跟蹤落實,做好動態調整,確保產業鏈高效推進。對每條產業鏈定期開展運行監測和風險評估,實現產業鏈安全穩定發展。三是強化政策支持。對列入省重點產業鏈“鏈主”的中鋁新材料、大運新能源汽車、銀光華盛鎂業、亞寶藥業4家企業,積極爭取國家、省相關政策支持。對各“鏈主”“鏈核”企業,以及產業鏈上配套企業,結合落實國家、省有關惠企紓困一攬子政策,出臺助企紓困40條等一系列政策舉措,為重點產業鏈企業發展安上“加速器”。
突出“鏈主”引領,做好固鏈強鏈文章
實施產業鏈優質企業引育、市場主體倍增、重大項目攻堅、精準招商引資“四大專項行動”,培育壯大“鏈主”企業,支持“鏈主”企業發揮龍頭作用,帶動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增強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一是支持“鏈主”企業做大做強。支持“鏈主”企業瞄準國內外產業發展前沿和最新趨勢,積極開拓市場,持續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市級層面對營業收入首次達到100億元的“鏈主”企業,獎勵現金500萬元,每新增100億元再獎勵100萬元;所在縣(市、區)對營業收入首次達到10億元的“鏈主”企業,獎勵現金100萬元。二是發揮“鏈主”企業帶動作用。堅持“一企帶一鏈,一鏈成一片”鏈式集群發展。一方面,充分發揮“鏈主”企業優勢,積極開展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加快引進培育配套企業;另一方面,通過擴能改造、兼并收購等方式,對上下游配套企業進行重組、整合,加快延伸產業鏈條。同時,推動有條件的中小企業圍繞“鏈主”企業、頭部企業需求,提供配套產品和服務,積極融入產業鏈分工體系,共建產業生態,實現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共贏。
突出揚長補短,做好延鏈補鏈文章
堅持“鍛長板”與“補短板”相結合,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通堵點、補斷點、填空白,使鏈上企業互補發展、同頻共振。一是鍛造產業鏈長板。立足我市產業資源優勢,加大鋼鐵、焦化等傳統優勢產業技術改造力度,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加快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提升產業集中度。圍繞打造“合汽生材”新興產業地標,加快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落地,在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特色優勢領域,培育一批知名企業,打造一批標志性產品。二是補齊產業鏈短板。實施重點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建立完善關鍵基礎技術和產品清單,加快基礎領域技術攻關,加強基礎產品示范推廣,夯實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根基。支持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的首批次或跨領域應用,促進整機系統和基礎技術互動發展。三是提升產業鏈質量。積極建設產業技術公共服務平臺,深入開展重點產業產品質量提升行動,努力開發適銷對路的“高精尖”“新特?!碑a品,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
突出要素保障,做好融鏈穩鏈文章
積極整合和優化配置生產要素,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多鏈融合、協同發力,精準賦能產業鏈發展。一是著力融合創新鏈。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鏈主”“鏈核”企業瞄準產業“卡脖子”技術難題,增加創新投入,加大攻關力度,爭當標準“制定者”“領跑者”。支持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以技術創新實際需求為導向,充分利用與北京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等院校戰略合作優勢,引導企業通過委托研發、聯合攻關等形式,全力攻克技術瓶頸。二是著力融合資金鏈。暢通產業鏈融資渠道,充分利用制造業專項貸、重點產業發展專項貸、誠信貸等金融產品,為產業鏈企業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加大對擬上市企業的儲備、改制、輔導和培訓支持力度,鏈長對產業內擬上市企業的重大事項實行跟蹤服務,及時解決問題。目前,已投資1億元設立了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2021年大運集團獲得技改專項資金支持2000萬元。三是著力融合人才鏈。緊扣產業鏈構建人才鏈,實施高層次人才和高素質青年人才引進計劃,逐步建立起滿足重點產業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完善人才激勵機制,解決好引進人才的薪酬待遇、生活待遇兩個關鍵問題,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一對一”服務,制定高素質青年人才住房保障、子女入學等8條舉措,讓各類人才專注創新、安心創業。
(作者單位:市委政研室)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