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12-02
楊紅義 楊 琳
比鄰而居,是為鄰居?!班従印币辉~,可能是由緊靠的墻壁、相鄰的門戶來定義,但是它的意義絕不局限于此。心與心相通,呼與應相連,“鄰居”的內涵,在齊心協力抵抗疫情時被重新詮釋。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里,鋼筋混凝土的“小隔間”禁錮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一墻之隔的鄰居往往是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蛟S,那些頂著樓號和房號的微信群昵稱還無法準確與本人一一對應,但是經過一次次核酸、消殺、團購、接龍……在“抗疫”這個母題下,鄰里間的“破冰行動”不斷上演。從陌生的“老鄰居”到熟悉的“新朋友”,再到“老王”“小李”稱謂的轉變,一種新型鄰里關系在特殊時期慢慢形成。
“患難”之交,更見溫暖。疫情突如其來,讓人猝不及防,“米袋子”和“菜籃子”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民生問題。在市委、市政府全力保障民生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熱心市民、暖心群體涌現出來。生活的割裂被鄰里的溫情所治愈,大家在社區群里互通有無,一場疫情,讓鄰里關系回到兒時弄堂。
共克時艱,信任如金。相互理解、相互支撐,是戰勝疫情的重要法寶。居民有急事,排在前方的鄰居主動“換位”;有的老人不會操作采樣碼,鄰居手把手來教;鄰里見面相互提醒,防止錯過最新的疫情防控消息……疫情“宅”家,小區就成為抗擊疫情的基本單位,而這些好鄰居的出現,讓小區成為溫暖人心的避風港?!坝H情”為“疫情”服務,爭當自覺佩戴口罩的踐行者、監督者,這種積極向上的行動力量,是守望相助的人性之光,凝聚成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強大堡壘。
微光如炬成星河,鄰里互助克時艱。疫情隔不斷溫情,鄰里間的一次次守望相助,凝聚起抗疫“最大公約數”,畫出戰疫“最大同心圓”。做個好鄰居,“疫”路攜手向前,疫情終將過去。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