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史>

關羽之路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12-09

成長

 西夏木刻版畫《義勇武安王位》

從一介草莽,到一代名將,再到封神拜圣成為千古帝君,關羽造就了中華文化史上獨一無二的奇觀。行走中華大地,乃至于在海外他鄉,隨處可見關帝廟,關公信仰在民間非常廣泛。關羽是如何從一個人成為一尊神?

歷史上關羽的事跡,主要見于《三國志·卷三十六·關張馬黃趙傳》,但記載甚略,僅953字,加上裴松之注引也不過千余字。傳記簡略敘述了關羽的生平:關羽字云長,本字長生,出生于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逃亡至涿郡,追隨劉備南征北戰,統領部曲。在此期間,關羽曾于建安五年兵敗暫歸曹操,為曹操斬袁紹將顏良,而后復歸劉備。劉備入益州后,關羽以襄陽太守、蕩寇將軍總督荊州事。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稱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同年,關羽發起襄樊之戰,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但不久被呂蒙襲取江陵、公安,軍遂潰散,退保麥城。十二月,關羽為孫權斬于臨沮,蜀漢追謚曰壯繆侯。

關羽在正史中以武勇聞名,時人多稱贊其“勇冠三軍”“萬人敵”“熊虎之將”,但陳壽也直言不諱地批評關羽“善待卒伍而驕于士大夫”“剛而自矜”,認為這些性格缺陷導致了他的敗亡。裴注還引用了《蜀記》中關羽乞娶秦宜祿之妻的故事,可見南北朝時,關羽的形象并非完美。

唐德宗時,詔令選六十四位名將配享武成王廟,其中三國武將有八位,除關羽外,蜀之張飛、魏之張遼、吳之周瑜、呂蒙均在其列。此時關羽形象仍未突破名將范疇。但在民間,關羽信仰已經開始形成,當陽玉泉寺奉關羽為伽藍神祭祀,這是關羽形象神化以及與佛教融和的開始,但影響力較為有限。北宋初年,關羽還曾因“仇國所擒”的經歷,一度被宋太祖從武廟中撤出。

關羽地位真正提升是在宋徽宗年間。北宋末年,國家積弱,邊患日重,宋徽宗需要利用民間對于英雄的尊崇來弘揚忠義,鼓舞士氣,維護其統治。因而,宋徽宗在位二十五年間,陸續加封關羽為“忠惠公”“昭烈武安王”“義勇武安王”。由于宋徽宗崇信道教,他還封關羽為“崇寧至道真君”,讓關羽躋身道教仙班。及至南宋,因為朝廷偏安江南,失去北方故土,與三國蜀漢處境相似,蜀漢正統論成為主流,朱熹《資治通鑒綱目》敘述三國史事改以蜀漢年號紀年。作為蜀漢武將的關羽自然受到格外厚待,宋孝宗時關羽已為“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現存最早的關羽畫像是一幅西夏的木刻版畫《義勇武安王位》,20世紀初被俄國人科茲洛夫從我國黑水城遺址盜掘掠走,現藏于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博物館)。畫像中關羽丹鳳眼、臥蠶眉、美須髯,與如今流傳的關羽形象無異。早在北宋末年,關羽這一經典的造型就已經形成。

到了元代,蒙古統治者對儒釋道三教均表尊崇,關羽崇拜與三教的結合也進一步加深。元世祖忽必烈正式敕封關羽為伽藍,宮中做佛事也要抬出關羽像。元廷漢臣張柔,開府于順天,特意將關羽的武安王廟從三義廟中獨立出來,單獨建廟,并刻碑立銘,以示尊崇。元雜劇中也出現了大量贊美關羽的劇目,如《關大王獨赴單刀會》《關云長千里獨行》等,它們成為后來《三國演義》的素材來源。

關羽的形象越來越完美地符合了官方與民間的共同期待,關羽身上的“忠義”品格讓統治者甚為欣賞,帝王們無不希望自己的臣子們以關羽為楷模,“身在曹營心在漢”,殺身成仁以全其忠。與此同時,底層民眾寄希望于關羽這樣的神勇之人再世,驅邪避兇,護佑一方安寧。以至于在北宋時,關羽的老家解州流傳著關羽大戰蚩尤這種時空錯亂的荒誕故事。

官方與民間的合力,讓關羽在明清兩朝被推上神壇。明太祖朱元璋罷黜武廟,但于雞鳴山建廟,獨將關羽列入國家祀典,每歲歲暮及四孟遣官祭祀。明成祖遷都北京后,又在北京建關廟。嘉靖時,關羽已由“關王”升格為“關帝”,萬歷又加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從此,關羽神像開始身著帝王袞冕,享受皇家祭祀,其地位與“圣人”孔子已經不相上下。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廣泛流傳,讓“尊劉抑曹”的觀念深入人心,書中對關羽大加美化,也對關羽崇拜在民間的傳播產生了推動作用。

滿清統治者對關羽的推崇較漢人可謂有增無減。努爾哈赤曾借《三國演義》中“桃園結義”的情節籠絡結交蒙古諸部?;侍珮O時許多將領甚至以《三國演義》為兵書指導與明軍作戰,對關羽極為崇拜?!皾M族八大姓”之一的瓜爾佳氏中有不少人因為崇敬關羽,取“瓜”與“關”的諧音,改漢姓為“關”。入關后,清朝先后有八代皇帝對關羽層層加封,最后封號竟長達二十六個字:“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圣大帝”。關帝廟成為武廟,與孔子的文廟對應。關羽埋首之處則成為關林,與孔林比肩。據學者統計,清朝中期,全國約有關帝廟30余萬座,僅北京就有116座,其數量居各種廟宇之首。

晉商的崛起為關羽崇拜又添了一把火。關羽家鄉山西運城是中國最大的產鹽區之一,鹽政自古由政府壟斷專營。北宋慶歷年間,范祥創行“鹽鈔法”,允許商人進行食鹽買賣,得地利之便的山西商人大獲其利。晉商在明清時達到鼎盛,富甲天下。晉商在走貨之時,路途中時常面臨天災與盜寇的風險,往往會祭拜“老鄉”關羽,祈求他的神靈保護周全。而關羽的忠義精神,又與晉商所倡導做生意守信重義的理念契合,久而久之,關羽在民間又有了財神的形象。以至于今日,許多商戶仍將關公像立于進門之處,以為生意興隆之兆。

 (《北京晚報》)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