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12-12
本報記者 陳永年 通訊員 家 喜
整治后煥然一新的新絳古堆泉
水鳥在寬闊的水面上急速掠過,水中的橋影、樹影微微顫動搖曳……通過PPP項目對汾河城區段進行綜合治理,建起的新絳縣汾河生態公園,平日里環境優美,是一條人文生態景觀長廊;汛期功能強大,是一道防洪排澇的安全屏障。
50天、500余臺機械、1000余名人力,晝夜施工,完成加固改建堤防23.4公里,共填筑土方243萬立方米,土料運輸日進度最高達到了15萬立方米,在汛期前完成預定目標,確保了度汛安全。
……
汾河是山西的母親河,新絳縣是汾河進入運城的第一站,境域內汾河總流程44.94公里。
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新絳縣認真落實加強“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修復保護的安排部署,以創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為牽引,以重點項目為抓手,以“十大行動”為引擎,全力打造沿汾生態文旅融合示范帶,譜寫山環水抱、岸綠水清、文脈延續的汾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新絳縣古交鎮南李村汾河干流堤防治理達標工程工地上,工人在進行“鉛絲石籠”作業。
“十大行動”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12月8日,雖然寒意漸濃,但在新絳縣汾河生態公園里,鍛煉的人絡繹不絕,還有自行車隊穿過。高處俯瞰,兒童游樂場色彩艷麗,健步小道蜿蜒曲折,堤岸綠化整齊美觀,原本環境整治的“老大難”,已成新絳縣面積最大的公園和全體市民的城市會客廳。
這個被稱為汾河城區段綜合治理PPP項目的工程,總投資5.67億元,治理長度3.76公里,由堤防治理、主槽疏浚、調蓄鋼壩、排水箱涵、雨水泵站五大防洪體系和郊野體驗區、文化展示區、生態濕地區、健身運動區四大片區的生態景觀工程構成。
“工程從2019年開始,干了兩年多,去年8月份兩岸建設就全部完工了,但在10月份的秋汛中部分設施損毀,我們又進行了修復施工,今年5月份全部完工。如今每天早晚都有不少市民前來鍛煉休閑?!必撠煿珗@日常運行維護的新絳縣山安水利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俊明介紹說。
在新絳縣,汾河穿城而過,高標準建設的汾河生態公園,不僅是市民休閑娛樂的新選擇,也是外地游客對新絳第一觀感的重要加分項。
經過治理,河道由原來的最寬六七十米、最窄僅三四十米,擴展為150米,加上配套設施,可有效降低城區內澇風險,將堤防標準由原來的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新絳縣的抓手就是項目建設。
圍繞汾河岸線,新絳縣堅持項目化推進水污染治理工作,全力實施汾河流域“十大行動”,通過積極爭取上級資金、申請專項債券、撬動社會資本投資等等,累計投入12億元,加快推進汾河新絳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施了一批污水治理和生態修復工程,實現河水、河道、河岸一體化整治——
堅持引水、蓄水、節水并重,讓“水量豐起來”。投資9900萬元實施了縣城第二水源地建設項目,投資8300萬元建成了日處理黃河水3萬噸的晉華生態環境公司,爭取到禹門口引黃工程每年3354萬立方米的用水指標,投資1.09億元建成了古堆泉保護及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工程,有效壓減汾河流域地下采水。2022年全縣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為1.158億立方米,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降幅指標為同比下降3%。
堅持控污、治污、治水齊管,讓“水質好起來”。汾河治理上,新絳段沿線45個排水口全部整治到位、達標排放,建成13座沿汾污水處理廠,建成5座建制鎮污水處理廠,投資3834.7萬元建設新絳經濟技術開發區國龍污水處理廠,投資2016萬元對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進行改造,投資4743萬元建設的城東污水處理站即將建成試運行……截至2022年6月,汾河楊趙斷面COD為24mg/L,氨氮為1.00mg/L,氨氮指標同比下降16%。汾河、澮河水質均達到地表水Ⅴ類標準,實現穩定達標。
堅持修堤、治理、覆綠同步,讓“風光美起來”。聚焦“一河兩岸”,除實施汾河城區段綜合治理PPP項目外,還投資2.67億元實施汾河新絳段干流堤防治理工程、汾河護岸林綠化工程,投資4375萬元實施108國道汾河大橋改造項目,投資1988萬元實施澮河水生態修復工程,投資2000萬元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加大汾河流域植被、蓄水濕地及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全力打造“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生態環境。
市民在新絳縣汾河生態公園內晨練。
“五大工程”
打贏防洪能力提升攻堅戰
在古交鎮南李村的控導工程工地上,堤防主體工程已經完工,但堤上還堆放著大量的石塊,一臺挖掘機在斜坡上忙碌,一趟趟將石塊推送至河道中,由十幾名工人進行“鉛絲石籠”作業。
項目負責人李銳介紹說,在河道拐彎處,水流的沖刷比較嚴重,在河道中堆上一層石塊,再用鋼絲一排排固定起來,可以很好地降低河水沖刷力度。
經歷去年10月的秋汛,新絳縣汾河堤防共有23.4公里的不達標路段,當時沖決點有20多處。提升防洪能力,實施堤防達標治理,成為新絳縣今年汾河流域生態修復治理工程的重點。
今年以來,新絳縣堅持以災后重建暨防洪能力提升為抓手,謀劃并啟動13.45億元的汾河流域新絳段防洪能力提升五大工程。堅持治標與治本兼顧、近期與遠期結合,實施左右堤、干支流、上下游同步推進,從根本上改善汾河生態環境,全面提升防洪能力——
汾河新絳段干流堤防治理達標工程??偼顿Y2.67億元,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工程由縣委書記任政委,縣長任總指揮,設立了5名副縣級領導牽頭的現場指揮專班和4個工作組,實施包工段、保開工、保建設、??⒐?、保質量、保進度、保安全的“一包六?!睓C制,在汛期前完成主體工程,石方及其他附屬工程正在抓緊施工中。
澮河新絳段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偼顿Y2.33億元,現已完成可研立項批復,并通過省水利廳技術審查,正在編制初步設計報告。其中,堤防主體工程被列為應急工程,先期進駐工地,目前完成堤防土方填筑15萬立方米,河道疏浚5.2公里,預計年底前完工。
汾河干流新絳段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偼顿Y2.25億元,河道治理長度3.23公里,灘面整治5.35萬平方米,堤防治理5.77公里?,F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編制完成,通過省水利廳技術審查,正在辦理立項批復手續。目前正在對該段主河槽進行疏浚、修建防洪擋水墻等,現疏浚清淤35萬立方米,加寬堤防2公里。
汾河流域新絳縣干流段綜合治理工程??偼顿Y2.3億元,主要是對汾河縣城上游段堤防已達標段進行綜合治理,新建澮河入汾口防倒灌閘門和排澇泵站,整治三泉河入汾口,治理河長20.25公里?,F已完成可研立項批復,通過省水利廳技術審查,初步設計已批復,正在辦理招標手續。
三泉河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偼顿Y3.8億元,主要是對三泉水庫上游石門峪、大水峪水系和下游入汾口排洪通道進行系統治理;打造三泉河、冰凌溝、中蘇村古河道等3條水系、公園于一體的生態廊道。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并經過省水利廳初審,正在修改完善。
補齊短板
繼續加力修復治理
記者在三泉鎮古堆村見到新絳縣水利局局長王玉時,他正與鎮領導商談古堆泉的綜合治理。在古堆泉邊的小廣場上漫步,歐陽修、司馬光、范仲淹所寫的有關古堆泉的詩句不時映入眼簾。
古堆泉是山西省十九個巖溶大泉之一,泉域面積460平方公里,涵蓋臨汾市的六個縣(市、區)和運城市的新絳縣,新絳縣內泉域面積僅有23平方公里。古堆泉是泉域最西端的唯一出口,共有22個泉眼。上世紀70年代,古堆泉流量為1.3立方米/秒,后來受泉域內特別是上游開采量日益增大影響,泉水流量逐漸減小,1999年泉水斷流,此后水位逐年下降,泉域水質變差,泉域環境變差,2021年泉口水位深達85米。
近年來,新絳縣先后實施了古堆泉域關井壓采及綜合治理工程、古堆泉(蓮花泉)環境整治項目、古堆泉域文化建設項目等六大重點工程,還實施了總投資達1.09億元的新絳縣古堆泉保護及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工程,全力加快水源置換工作,通過地表水替換地下水。
如今,該縣每年引入3354萬立方米黃河水,在涵養古堆泉水源的同時,還通過建設席村泵站、九原山泵站和工業供水工程,滿足周邊2.7萬畝農田澆灌和煤化園區企業和高義鋼鐵公司的工業用水需求。
“通過引黃河水替代地下水,目前古堆泉域內65眼水井已被關停,地下水水位今年也上升了10余米?!蓖跤襁€透露道,“縣委、縣政府目前正在圍繞古堆泉,謀劃打造一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現在周邊環境整治、文化深度挖掘和整體規劃設計已經提上議事日程?!?/p>
近年來,新絳縣高位推動,嚴格落實汾河流域生態修復治理工作。
該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新絳縣汾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健全完善協調機制、整體謀劃統一調度、高位推動嚴格落實,頂格推進汾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各項任務。制訂出臺了《新絳縣汾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行動方案》《新絳縣水污染治理攻堅實施方案》《汾河流域(新絳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十大行動”實施方案》等文件,實施了一系列生態保護工程,完成了汾河、澮河劃界確權,嚴格對古堆泉水源地進行保護,對沿汾澮河區域內污染企業實施停產取締,編制并實施9鎮153個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改善水環境水生態,為治理汾河打下了堅實基礎。細化了水利、生態環境、農業農村、文旅、住建等部門的職責分工,確保形成上下聯動、邊界清晰、齊抓共治的工作格局。但在水利交通基礎設施水平、綜合治理能力、項目整體謀劃方面,仍需進一步提升。
下一步,新絳縣將繼續壓實各項工作責任,細化任務分解,補齊生態修復治理工作短板——
狠抓工業產業轉型。全力實施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雙十工程”,加快“六新”突破,通過完善污水治理和提標改造后實現循環利用,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含綠量、含金量、含新量。
狠抓農業提質增效。圍繞汾河流域10萬畝糧食優質高產示范基地建設,謀劃推進古交、萬安灌區續、擴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改善灌溉面積4.94萬畝,新增灌溉面積3.75萬畝;同步積極推廣有機旱作農業、糧食增產綜合技術,重點打造2000畝優質高效糧食示范區。
狠抓農旅、文旅融合發展。加快推進文旅發展和休閑康養融合發展,加快汾河流域歷史文化系統保護、傳承弘揚,深度挖掘絳州衙署、古堆泉流域等文化元素。
狠抓環境綜合整治。通過全面開展城市更新行動和鄉村建設行動,強力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徹底治理“六亂”,啟動實施26個集中連片沿汾美麗鄉村示范區建設項目。
……
新絳縣副縣長賈龍龍說:“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扛牢主體責任,在強化頂層設計上再發力、在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上再加力、在謀劃項目落實落地上再用力,積極利用好汾河流域自然資源、產業優勢和人文稟賦,真正使汾河流域生態好起來,產業強起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為實現汾河流域‘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生態目標作出更大的貢獻!”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