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12-12
□慧文
在我國,梨很早就以佳果上品見珍于世,玉乳、蜜父、快果都曾是東方梨的別名。傳說北魏時栽種于洛陽城南的“勸學梨”,“重十斤,梨從樹著地,盡化為水”,可見品質何其松脆爽口。除了被摘下一飽口福,梨屬中的一些品種,如早金香、八月紅、紅茄梨、紅香酥梨則游離在水果之外,被人們種植于庭院、盆景中,用作觀賞。
美好的滋味既有自身的品種優勢,也離不開代代培育改進,釀造成一種歷史沉淀的味道。我國是梨的原產地之一,梨的原種即起源于第三紀(6600萬年前至260萬年前)的我國西部或西南部山區。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薄斑B理枝”,說的就是古人經過觀察,發現植物天然靠接引起變異,并能產生甜美果實的現象?!斑B理枝”啟發人們采用不同植物嫁接的方法保持和改良品種,梨子也是其中重要的改良種。
在我國有著三千多年栽培歷史的梨,被古人稱為“果宗”,意思是所有水果的祖宗。從相關的文獻看,至遲在春秋戰國時期,梨已成為我國一種受歡迎的水果?!对娊洝ふ倌稀酚涊d“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詩經·晨風》記載“山有苞棣,隰有樹檖”,據古人考證,所謂甘棠、樹檖,都是指的野梨。(《北京日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