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河東映像>

“三省多味”絳州菜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12-13

南福明

絳州在堯舜禹時為畿內地,春秋為三晉古都,汾澮二河穿境而過。泛舟之役就發生在山西新絳與陜西鳳翔經渭河、黃河、汾河之間。作為水旱大碼頭的絳州城,其文化習俗深受其地理和歷史的影響,菜系也深深打上了這一烙印。它既受陜西的影響,也有河南的元素,更多是山西的基因。

絳州菜食材以豬肉為主,配上時令蔬菜,注重烹、炒、蒸、煎、汆、溜的功夫,更重視火候的掌握。其味道以咸香為主,酸甜為輔,涼菜以碟、盤盛之,羹湯以小碗盛之,大菜以大碗盛之。具體來說,絳州菜系有“七四八”“九六八”“重八”三種傳統大譜。這里的“七”“九”指涼菜數目,“四”“六”指羹湯數目,“八”是大碗主菜的數目?!爸匕恕笔侵赴说鷽霾?、八碗羹湯、八個大碗菜。

碟子是涼菜,“七四八”要四葷三素,“九六八”要五葷四素,“重八”要四葷四素。一般四個葷菜由鹵肉、鹵蛋、雞塊、豬頭肉組成,也可用豬卷子、牛肉、雞雜、魚塊替代。四個素菜一般是蓮菜、海帶、石花等,也可用花生米、杏仁、金錢藕、豆腐干替代。豬卷子、金錢藕是獨具絳州特色的菜品。豬卷子用豬下水做成,切成塊堆放在碟子里,色香味俱佳。金錢藕是蓮菜切片,熱油炸過,白糖裹皮,撒上芝麻,冷卻后放入碟子,入口又甜又香,酥脆可口,令人垂涎欲滴。

羹湯如果用四樣,則是兩甜兩咸。甜羹可以是醪糟、芝麻糊,也可是綠豆湯、蓮子羹;咸羹可選用菜品更多些,魷魚、海參、蟹肉絲、牛肚絲、豬肉丸子、滑肉、豬卷子燴豆腐、雞豬牛三絲都可以,隨家境貧富適當調整。

八個大碗菜,一般要有紅肘子、白肘子、酥肉、馬蓮、酸辣粉、甜江米、小炒、炒豆芽,也可用合藕、帶把肘子、梅菜肘子、腐乳肘子、煮餅肘子或整雞、整魚、鱉、景陽豬等,還可以上蜂油葫蘆。蜂油葫蘆是用豬板油切條,裹面糊經油炸透,再加蜂蜜,做法如拔絲山藥一樣,最后放在大碗里端上。吃這道菜,不能咬急了,否則會燙傷嘴。

蒸紅白肘子、酥肉、馬蓮、甜米的蒸碗俗名“扣碗”,它是一種上下直徑一般大的缽盂型碗,多是粗瓷碗。因為先蒸后扣的過程,這幾道菜又叫“扣碗菜”,這在其他省份及地方很少見,在河東可謂極富盛名。

做紅、白肘子用的丸子也有講究,要將山藥去皮,蒸熟后搗成泥,再加淀粉和佐料,而后做成丸子入油鍋炸(白肘子用),或入開水鍋汆(紅肘子用)。煮餅肘子、梅菜肘子、腐乳肘子雖不用丸子,但蒸這道工序是萬萬不能少的。

絳州菜不知起于何時,其以豬肉為主,筆者認為應該來源于商朝。因為商朝時,這里叫豕韋國,專門負責養豬,這里人會做多樣豬肉菜品是自然的。

絳州菜由于有涼有熱,有甜有咸,有菜有羹,很受食客喜愛。絳州菜也十分注重造型,比如鹵肉,是不用半點瘦肉的,全用肥肉,膘皮用食紅染成紅色,切片卷成塔狀,擺在碟子里。在食物短缺的年代,鹵肉是好菜,現在,人們不愿意吃肥肉了,這道菜也就沒人再做了。碟子在桌子上擺放也有講究,四個葷菜要放在四個正方向,即東西南北的正中間,素菜則要放到四個角上。五個葷菜時,鹵雞蛋或鹵肉可以放在席面的中間。過去物質短缺,鹵肉或鹵雞蛋是富有的象征。豬頭肉、豬卷子雖然也是葷菜,但不可放置在主位,因為檔次要低一些,而雞塊、魚塊是可以的,這些都是有講究的。

吃絳州菜,餐具中必有調羹勺子,因為有羹湯。上碟子時,先上醋水碟子,并要上醋水,以便人們吃肥膩的菜肴時蘸點,這樣就不感到膩味。

上面說到的三套絳州菜,是傳統絳菜的核心部分。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的豐富,餐具也在變,碟子變成了盤子,大碗變成了海碗。

絳州菜品也在日新月異。新絳縣的廚師們極具學習與開放的眼光,許多外地的菜品也逐漸登堂入室,什么“木桶燉羊肉”“手抓羊排”開始走上了新絳人的席面。一些傳統好吃,如“胡蘿卜燉羊肉”“炒涼粉”“牛肉丸子”也進入大碗行列,后來越來越豐盛。

不過,萬變不離其宗。傳統,傳的是一種地方文化。這些傳統的絳州菜,絳州的廚師都會做,而且各有高招,一代一代傳承下來,薪火相繼。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