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12-13
□陳峰韜
魏晉南北朝時期,官學不興,傳承文化、教育人才的責任,隨之轉移到本就掌握著文化壟斷優勢的世家大族手中。既然是轉變,自然就有新的變化。國立學校傳授的內容以儒家經典為主,但名士們關起門來自己當家教,望子成龍心思切切,傳授的內容比官學更加精深廣博。
瑯琊王氏比較注重儒經的傳授,作為家族氏的傳授,王氏子弟所學和以往官學也有不同?,樼鹜跏线^江后,門戶領袖王導、王敦都是熟稔五經的大行家,當時無論上書言事,還是與人交結、日常處事,無不引經據典。他們對家族子弟的教育十分重視儒家經典,這么做不是要把子孫們培養成迂闊的學問家,而是打造成明習政事富有見識的政治儲備人才。王導有六個兒子,王悅、王恬、王洽、王協、王邵、王薈,在其親自教導下,兒子們的文化水平大都非常高,長子王悅尤其厲害,少年時就被召入宮中擔任太子侍講,后來陸續做過吳王友、中書侍郎。王悅侍奉父母也頗得儒家禮法的規范,例如與父親說話從不放肆孟浪,“恒以慎密為端”,年紀輕輕就端方儀正,雖說未免有點古板,卻也是標準的儒家士子風范。
王家這種學風一直延續下來,學習儒經成為每一代子弟的必修課。梁朝時王導的七世孫王筠教導自己的兒孫時,回憶他年幼時學習的情景:“幼年讀《五經》,皆七八十遍。愛《左氏春秋》,吟諷常為口實,廣略去取,凡三過五抄?!爆樼鹜跏弦婚T中出了很多明經通儒的大學問家兼政治家,諸如王導、王謐、王曇首、王儉、王融等,代代不絕。以至于《南齊書》傳論中評價王氏“主位雖改,臣任如初”。(《北京晚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