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滾動圖片>

歷史文物見證華夏文明 退鹽還湖煥發生態活力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5-18

  市民在運城博物館感受華夏文明。

運城歷史悠久,文脈厚重,運城博物館講述著這片熱土的文明史。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不斷加大文物保護和傳承力度,扎實推動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讓沉睡的文物資源“活起來”“火起來”。

運城鹽湖具有4600多年的開采史,有著深厚人文底蘊和重要歷史價值。近年來,我市堅持保護優先、綠色發展,實施“退鹽還湖”工程,保護范圍內停止一切工業生產,因地制宜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鹽湖的生態價值和功能越來越重要,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千姿百態的鳥類飛來棲息,新修建的鹽湖綠道成為市民、游客的休閑勝地。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陶缽

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石鉞

東周·三環鈕雙附耳銅蓋鼎

西周·獸面紋立耳鬲足銅鼎

夏縣師村遺址挖掘現場。該遺址入圍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市民在運城博物館華夏尋根展陳區參觀。

“世紀曙猿”推翻了“人類起源于非洲”的論斷。

運城博物館志愿者在“青銅器”展陳區為參觀者講解所陳列文物的“前生今世”。

成群的反嘴鷸在鹽湖繁衍棲息。

市民騎行在七彩鹽湖綠道,感受鹽湖魅力。

藍天白云、中條山與鹽湖相映成景,構成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見習記者 高 琳

策劃:雷哲俠

攝影:雷哲俠 金玉敏 閆 鑫 常 奇 姜 樺 方 啟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